鴻星中菜結業|黃油蟹熱潮終結?揭創辦人何永年的崛起 股東內鬨波叔「捱義氣」接手

鴻星中菜周三(2日)宣告全線結業,隨着旺角MOKO最後一間分店熄燈,這個曾引領「石頭魚、黃油蟹」熱潮的飲食品牌,正式劃上句號。當年創辦人何永年精於食材供應鏈布局,而「舖王」波叔亦在公司股東爆糾紛之際,「捱義氣」接手成為大股東。

鴻星結業|黃油蟹熱潮終結?揭創辦人何永年的崛起,股東內鬨波叔「捱義氣」接手。圖為該公司2018年30周年活動,圖中白衣者為何永年,左邊淺藍外套為鄧成波,左二為布基。(Facebook: 鴻星集團)
鴻星結業|黃油蟹熱潮終結?揭創辦人何永年的崛起,股東內鬨波叔「捱義氣」接手。圖為該公司2018年30周年活動,圖中白衣者為何永年,左邊淺藍外套為鄧成波,左二為布基。(Facebook: 鴻星集團)

下載Yahoo財經APP

美股外幣即時報價 多國新聞任睇

鴻星海鮮酒家在1989年,由何永年與名廚周權忠創立,早年憑着特色烹調石頭魚與黃油蟹,加上創新點心款式,在香港迅速爆紅,歷年亦獲獎無數,包括獲「法國國際廚皇美食會」及「國際美食大賽」等所頒發獎項,高峰期曾坐擁16間分店,並成功打入中國與日本市場,代表香港創意中菜黃金年代。

鮮為人知的是,何永年早年同時涉足食品加工業,根據2017年創業板上市文件顯示,何永年與妻子黎景華,在2005年透過鴻星全資附屬公司「達海有限公司」,持有本地食品加工供應商「運興泰控股(8362.HK)」股權,翌年兩者共同成立萬福物流,向鴻星等提供運輸服務,運興泰成在2007、2012、及2015年進行收購,擴大葵涌食品製造廠規模。

鴻星憑着以特色烹調石頭魚與黃油蟹,加上創新點心款式,在香港迅速爆紅。(Facebook: 鴻星集團)
鴻星憑着以特色烹調石頭魚與黃油蟹,加上創新點心款式,在香港迅速爆紅。(Facebook: 鴻星集團)

運興泰是專為本地餐飲業提供加工食材的公司,處理範圍包括海鮮、冷盤、點心、調製肉類等,年產能高達900萬公斤,食材主要來自廣東等地。根據其招股書,鴻星集團是其五大主要客戶之一。

這種「上游自營」模式,讓鴻星在食材供應、品質控制與成本競爭力帶來優勢,食材準備過程可於中央廚房集中處理,提升一致性及出菜速度,亦降低廚師依賴度與營運成本,是鴻星穩佔市場的一大關鍵。為貫徹其企業化管理模式,更在2006年成立「鴻星大學」,成為飲食業專屬學府,培養業內人材。

運興泰是專為本地餐飲業提供加工食材的公司,處理範圍包括海鮮、冷盤、點心、調製肉類等。(網頁擷圖)
運興泰是專為本地餐飲業提供加工食材的公司,處理範圍包括海鮮、冷盤、點心、調製肉類等。(網頁擷圖)

2016年鴻星爆發股東糾紛,當時有7名為親戚關係的股東,指當中一名代理股東沒有向各人分紅,遂入稟高院追討,經過一輪紛紛擾擾,原為小股東之一的舖王「波叔」鄧成波,在2019年「捱義氣」成為大股東,鞏固在鴻星的影響力。

目前鴻星中菜由「金冠環球投資有限公司」(Golden Crown Globe Investment Limited)營運,董事為波叔孻仔鄧耀邦,持股人士包括由鄧成波家族成員、前鴻星行政總廚周權忠及布基。鄧耀邦對飲食業雄心萬丈,令企業走出多元化路線,包括三文魚專門店「錦丼」、和牛餐廳「牛蔵」等,此外亦有海都酒家、東海薈、醒晨冰室等;鄧耀邦本身亦有打理家族物業及酒店等業務。

另一方面,鄧成波本身亦早在2014年收購東海酒家,當年被問及為何睇中東海,波叔稱「東海最好食,第二處食唔番」,其次就是改得一個好名,東海就是福如東海,即係東海好有福氣。

鄧耀邦對飲食業雄心萬丈,令企業走出多元化路線。 (Photo by Nora Tam/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via Getty Images)
鄧耀邦對飲食業雄心萬丈,令企業走出多元化路線。 (Photo by Nora Tam/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via Getty Images)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via Getty Images

不過好景不常,鄧氏家族接手鴻星後不久,香港即遇上疫情,令飲食業更加難做;開關後又適逢港人響應特區政府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相繼出走到內地消費。為了救亡,走中高檔路線的鴻星亦要打價格戰,去年曾在早上及下午茶推出3.8元超值點心,平日日間非繁忙時間,更有點心最低六八折優惠。

而鴻星近日亦頻頻見報,今年4月,有網民爆料指被鴻星「屈食霸王餐」,事件導至報警收場,品牌其後在Facebook發文道歉;5月初又傳出清盤消息,雖然公司否認,但消息已重創品牌信任。最新消息指,飲食業工會收到約50名員工的欠薪求助,部份員工早於2個月前已被拖糧,對外界而言,這家老牌酒樓的財政狀況早已「亮紅燈」。

鴻星去年推出特價點心,低至3.8元。(Facebook: Thomas Chan)
鴻星去年推出特價點心,低至3.8元。(Facebook: Thomas Chan)

供應鏈垂直整合為鴻星帶來成功,讓品牌多年來抵抗高租金、高人力成本的壓力,但時移世易,當消費人口北上、港人「返鄉下」到日本消費,令曾經帶起黃油蟹與創意點心熱潮的鴻星,亦敵不過市場壓力,除了離不開老調重彈的「本地消費疲弱」、「旅客模式轉變」,更是飲食業在時代巨變下的警號。

Source link

Visited 1 times, 1 visit(s) today

Related Article

放盤多年劈價面對現實 何文田天鑄新裝煙花景兩房套7年慘輸876萬沽|二手蝕讓

放盤多年劈價面對現實 何文田天鑄新裝煙花景兩房套7年慘輸876萬沽|二手蝕讓 二手市場續現大額蝕讓成交,中原地產九龍豪宅又一村花圃街分行高級資深分區營業經理余社朝表示,何文田天鑄1期8座中層B室,實用面積約807方呎,採兩房套房間隔,另設工人套房。單位坐向西方,可享維港煙花景。 據了解,單位放盤多年,今年初調整至2,200萬元放售,經連番議價後,終以1,928萬元易手,累劈272萬元或約12.4%,呎價約23,891元。 余社朝透露,新買家鍾情單位擁全新裝修,而且全屋光線充足,議價後感合理即決定入市自用。據悉,原業主於2018年以約2,804萬元購入單位,持貨約7年,現沽貨帳面虧損876萬元,單位期內大幅貶值約31%。 天鑄位於何文田佛光街23號,2015年入伙,共有2期,涉及7座住宅大樓及洋房7間,提供527伙。 翻查資料,屋苑上月亦錄得一宗大額蝕讓買賣,單位為1期6座低層B室,實用面積約1,921方呎,三房間隔,以5,650萬元售出,上手業主於2017年以8,900萬元入市,持貨約8年轉售帳面損失3,250萬元或約36.5%。 即睇何文田天鑄放盤(House730) 原文刊登於 AM730 Source link

「瑜一」單日連沽3伙單位 其中一宗更錄得雙破頂成交

由華懋集團及港鐵公司(00066)合作發展的何文田站上蓋物業發展項目「瑜一」現樓今日(7月4日)連沽3伙單位,當中包括一宗破頂成交,成交呎價高達4萬港元,單日套現6822.66萬港元。華懋集團銷售總監封海倫表示,「瑜一」系列現樓銷情熾熱,自4月初現樓登場後已火速沽出163伙,套現逾21.3億港元,今日更錄得雙破頂成交,成功標售第1A座26樓D室,3房單位一套連儲物室間隔,實用面積996呎,成交價3984萬港元,呎價4萬港元,創項目推售現樓以來單位成交價及成交呎價新高,反映項目現樓質素及前排單位之維港景觀備受追捧。而第3座早前推出之優質2房戶同樣反應熱烈,現僅餘最後1伙可售2房單位,機會絕無僅有,相信早前曾參觀項目的準買家會把握最後機會,購入心頭好單位。另外2宗成交同屬2房梗廚連儲物室間隔,實用面積576平方呎,分別為第3A座26樓B室,成交價1601.74萬港元,呎價約2.7808萬港元;以及第3A座3樓B室,成交價1236.92萬港元,呎價約2.1474萬港元。市場消息指,其中一位買家為家庭客,一向心儀何文田校網,認為可滿足子女全階段升學需求。加上項目已屆現樓及擁有10秒內到達港鐵閘 Source link

新世界集團崩塌:香港的房地產信仰全面毀滅了嗎 | 鏈新聞 ABMedia

香港,一個全球房價最昂貴的前五大城市,正見證最具代表性的地產皇朝「新世界發展集團」陷入空前危機。從光輝歲月到深陷債務泥沼,集團最近再度完成 882億 再融資,然而企業的危機依然存在。新世界面臨的不只是單一企業的困局,更可能象徵著香港人普遍的「房地產信仰」正全面崩塌。以下為綜合整理報導。 從大力擴張到虧損連連,新世界從第三代掌門人手上翻船 過去十年,新世界在第三代掌門人鄭志剛主導下大舉轉型,他將藝術文創文化引入商業地產開發專案,創辦 K11 品牌,投資虛擬資產 Azuki NFT、元宇宙遊戲、零售百貨、保險、醫療甚至香氛開發,包山包海什麼生意都做,他的豪華願景一度獲得市場青睞,也讓新世界公司股價攀升。然而好景不常,自從 2019 年香港人走上街頭抗議反國安法開始,到疫情封城、大陸內地經濟放緩等多重因素下,新世界的營運環境急轉直下。高負債槓桿策略迅速轉為企業風險,截至 2024 年底,新世界的債務與股東權益比高達 95 %,遠超同行。(來源:Bloomberg) 2024 財年,新世界財報顯示歷來最大虧損,虧損近 200 億港幣 (來源:大公報),這是集團自 1970 年成立以來首次出現年度虧損,象徵著地產王朝正式走向衰敗。 新世界變賣資產再融資展開自救 為自救,新世界啟動多輪去槓桿計劃。於出售資產方面,公司已先後出售愉景新城商場、啟德體育園 75 % 權益、數個工廈項目,合共套現超過 77億港幣,這些資金為集團注入部分現金流。 再融資方面,2025年初,新世界成功再融資約 178 億港幣貸款,暫時穩住短期償債壓力。(來源:明報與大公報);集團最近再度完成 882 億再融資 (來源:香港經濟日報),然而,分析師指出,若房市持續低迷,資產出售難度將進一步提升,變現速度和金額可能無法如預期。 企業傳承危機 除了財務危機,新世界還面臨找不到接班人窘境。原本被視為第三代接班人的鄭志剛於 2024 年卸下執行長一職,其父鄭家純重新掌權。這一舉動打破外界對家族順利傳承的期待,也反映內部對鄭志剛主導的擴張策略出現分歧。 與此同時,其妹妹鄭志雯已負責家族的珠寶與酒店業務,包括紐約凱雷酒店與巴黎克里雍飯店,被外界視為潛在接班人。在企業仍陷於債務壓力與經營風險的情況下,誰將最終接掌新世界,目前尚無定論。 房地產信仰破滅?香港地產業的警訊 新世界的危機,可能只是冰山一角。過去數十年,香港經濟高度依賴地產,形成一套強勢、集中由富豪世家主導的市場結構,地產商透過土地儲備與政策關係創造巨額財富,進一步加強產業集中度。但當今的現實是人口增長停滯、大陸內地移民潮湧現、資金外流、利率高企,讓房地產不再是穩賺不賠的神話。 根據瑞銀 2024 年報告,亞洲近五成的家族企業將在五年內進行世代交接,涉及逾 1兆美元的資產,新世界的困局成為典型範例,讓其他亞洲富豪家族反思如何能保住家產,同時讓接班人領導家族企業。 新世界是否揭開香港房產黃昏序章? 新世界的危機不僅是企業的警訊,更可能是香港房地產即將全面崩塌的警鐘。過去華人認為有地私有財的核心經濟思維正受到考驗,而傳統華人家族企業的傳承模式也將進入轉型期。

大快活促業主減租至少20% 全年盈利3554萬跌30% 未擬加價

羅開揚(中)直言,大快活現況下有派息已經不錯;左為羅輝承、右為李碧琦。(黃潤根攝) 本港餐飲業面對經營壓力,大快活(0052.HK)公布截至3月底止全年業績,股東應佔溢利3554萬元,按年下跌29.8%。每股盈利27.43仙;派末期息每股17仙,較去年同期少43.3%,連同中期息,全年合共派22仙,跌46.3%,派息比率由105%降至80.2%。期內,收入31億元,跌1.2%;毛利率由8.6%降至7.7%。 集團共有176間店鋪(淨減少6間),其中香港佔157間(淨減1間),內地有19間(淨減5間)。公司期望業主減租至少兩成,未擬加價。 派息降43% 留現金應對挑戰 對於削減派息,非執行主席羅開揚稱,派息比率一向約70%,上年度派息較多,今年恢復80%屬合適水平,主要為應對往後挑戰,保留現金用於未來發展,並稱現況下有派息已經不錯。期內借入銀行貸款540萬元,令負債比率由零增至0.8%,執行董事兼副主席羅輝承解釋,因為期內以人民幣舉債「有着數」,涉及金額不多、不足以用於新投資,往後發展仍會以自有資金應付。 談及本港發展,行政總裁李碧琦說,會把握租金下行機會,擴大網絡,希望今年底分店數量有淨增長;分店租金與業主的議價空間較大,新租約視乎位置及樓面,希望業主減租20%以上,而過往租金都有單位數至雙位數跌幅;成本管理上,會以自動化增加生產力及培訓員工身兼多個崗位,而食物原料改為源頭採購,讓食物成本得以降低3%且持續跌勢,相信毛利率能因而提升。 李碧琦指出,今年4月及5月生意微跌,6月成績不錯,因市況有挑戰,未有計劃加價,目前平均惠顧金額42元,會透過高性價比策略,以不同加配產品助提升平均惠顧金額。 內地研開多6至8間分店 內地方面,李碧琦透露,會續擴張分店,重點維持租售比(Rent-to-sales Ratio)處低水平。羅輝承稱,大灣區有發展空間,雖仍有挑戰,這一兩年要審慎發展,但長遠店舖規模會大很多;開店目標較浮動,初步希望開多6至8間。 羅開揚淡出 兒子羅輝承接棒 大快活於4月1日公布人事變動,包括羅開揚由執行董事調任為非執行董事,留任主席,他在記者會開場時稱,兒子羅輝承在擔任執行副主席後,正主理公司發展及策略,而李碧琦加入公司14年,在市場學及營運有資深經驗,好有信心把公司交託予二人,相信他們會好努力,有新思維及新表現。 Source link

經絡:5月份新批按揭宗數及金額創12個月新高

經絡按揭轉介首席副總裁曹德明表示,3月份及4月份樓市交投理想,加上有大型新盤及屋苑入伙,帶動5月份新批出按揭宗數及金額增至12個月新高。而近月息口顯著回落,大型發展商續以低價推盤,吸引首置客及投資客入市,推動整體入市氣氛,料未來樓市交投將持續回穩,並將帶動住宅按揭數字逐步回升。經絡引述2025年5月份金管局住宅按揭統計調查結果出爐,新申請按揭貸款的宗數為8187宗,比4月份7795宗增加392宗。而5月份新批出按揭貸款金額及宗數分別錄266.01億元及5875宗,對比4月份的252.58億元及5719宗,金額及宗數分別增加13.43億元及156宗,宗數及金額創12個月新高。另外,該月份新取用按揭貸款金額及宗數分別錄得162.14億元及3787宗,對比4月份的171.29億元及3463宗,金額減少9.15億元,宗數增加324宗,宗數創11個月新高。以首5個月比較,今年首5個月新批出按揭貸款額及宗數為1275.76億元及27212宗,比去年同期的1187.13億元及26668宗,分別增加88.63億元及544宗。另外,今年首5個月新取用按揭貸款額及宗數為824.23億元及17708宗,比去 Source link

英皇166億貸款違約 恐遭Call Loan

本港上市發展商債務違約風險令市場擔憂多時,近日終有個案浮面,流動性緊絀情況一直受到關注的英皇國際(0163.HK),上周五晚公布年度業績時披露,截至3月底,有166.05億元的銀行借貸已逾期或違反若干條款,意味已經違約,銀行有可能要求立即償還有關借貸(俗稱Call Loan),故已把該等借貸分類為流動負債。英皇接受本報查詢時稱,集團並無任何回應。 正與銀行協商財務重組 業績通告提及,集團正與銀行協商財務重組,以就計劃達成一致,並密切監察其進展,有信心可按財務重組的時間表,透過出售投資物業籌備充足資金。英皇又指出,將於未來12個月透過出售物業及投資物業的租金,持續加強流動資金及經營現金流量,並透過多種渠道管控行政及經營成本。核數師德勤稱,事件可能會對集團持續經營能力構成重大疑問,故對其業績不發表意見。 有市場人士認為,現市況下即使英皇願意出售資產套現,市場亦未必有足夠承接能力,更大可能是以平價轉售予大股東;而早前市場傳出,銀行界冀與英皇商討債項事宜,惟公司取態未夠積極。 另一市場人士則透露,銀行會否Call Loan難一概而論,一般要視乎銀行與企業的商討進展;若企業計劃重組業務,則要看其進度,不同情況有不同考慮。 有地產分析員認為,相信銀行暫未採取行動,一般如能正常還息都願意續期,但現時銀行不想有太大負擔,因英皇、麗新(0488.HK)及宏安(1222.HK)等有債務及流動性壓力的公司不少,只能盡力支持一部分公司,例如最近就集中為新世界(0017.HK)完成再融資。他估計,現時英皇可以做的事情不多,只能加速變賣資產,並與債權人商討削債。 根據英皇的企業簡報及業績公告,截至3月底,集團銀行借貸166.05億元,全分類為一年內償還的短債,手頭現金僅6.39億元,並已出現淨流動負債130.8億元;其物業組合賬面值353.56億元,包括295.74億元投資物業;賬面值311.85億元的資產已用作銀行融資抵押。 數百億元資產難變賣 現況下變賣資產並非易事,分析員直言,目前持有投資物業容易出事,撇除英皇把資產用作融資抵押,其投資物業難以變賣,因市況長期下行,以往的大手買家可謂全軍覆沒,新晉投資者趁港元拆息低入市,只主打細銀碼物業;英皇手頭上的數百億元資產難即時套現,包括灣仔、中上環及沙田等8座綜合大樓,出售銀碼較細的遊客區舖位亦需時,而澳門即將結束衞星賭場經營,英皇在澳門的酒店也受打擊。 英皇去年3月與11間銀行籌組24.2億元銀團貸款,協調銀行包括交銀香港、東亞及滙豐;參與銀行有中行澳門分行、澳門國際銀行、國泰世華、華僑銀行、建銀亞洲、創興、恒生及永豐銀行。據集團2024年年報,其主要往來銀行還有中銀香港及工銀亞洲。 對於本港房地產貸款問題是否日趨嚴重,有銀行界人士指出,部分企業面對償債困難已一段時間,特別是過去兩年利息上升,對貸款比率高的企業有一定影響,銀行對房地產貸款過去一段時間已轉趨審慎,並作好撥備。 談及其他違約風險較大的發展商,分析員表示,問題並非個別公司過度舉債,而是市況低迷太久令行業大失預算,「食完老本也頂不住整個周期、難以翻身」,麗新可以自救的辦法不多,宏安也好壞參半,億京高位接貨可能潛藏風險,後續發展仍取決於銀行取態,若拆息能維持低於1厘應對市場有利、租金上升及投資者入市,銀行會較願意續期。 他預測,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周期見底後,銀行將較安心出手,重點是公司能否捱過「黎明前的黑暗」。 Source link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